中原焦點團隊,網絡初級37期,王萌,堅持分享第93天。
今早沒有約練,看了個紀錄片《天使在南京》,觸動很深。
在南京長江大橋上,車子壓著車子,黑壓壓地堵成一片。
車上的人不耐煩地沖著橋上的輕生者罵:“媽的趕緊跳?!?br>
公交車上的人也打開車窗,揮著胳膊數“一、二、三”,接著全車人齊聲大喊:“跳!”
輕生者就逐漸變成一個小點,消失在泛起漣漪的江面。
這一幕就發生陳思的眼前,而前一秒,他正在勸輕生者無論如何都要活下去。
陳思,是一名普通的業務員,每逢周末和節假日,他都會騎著電動車,來大橋上巡邏,目的只有一個——勸生。
據官方不完全統計,自南京長江大橋通車以來,有2000多人在這里跳橋結束生命。
在死亡的渲染下,這座本是南京地標的大橋擁有了另一層身份——定人生死的「奈何橋」。
而陳思則成為這座「奈何橋」上的擺渡人,渡心有眷念的人重回人世間。
陳思有一個習慣,每天以日記的形式記錄下自己每天救人的經歷,取名為《大橋日記》。
迄今為止,陳思已經救了421條人命。
透過日記里記錄的點滴,陳思發現金錢、感情、疾病往往是壓垮輕生者的最后一根稻草。
2000年,陳思路過長江大橋,看見一個小女孩倚靠在欄桿上,失魂落魄。
驚覺不對勁的陳思,立馬將女孩攔腰抱下來。
女孩是來南京打工的,卻誤入了傳銷組織,歷經磨難才逃了出來,已經好幾天沒有吃過飯。
陳思救下她的時候,女孩只是哭著說:“叔叔,我餓?!?br>
這是陳思第一次在大橋上救下輕生者,也是這一次讓陳思明白原來自殺的人是可以救的。
正如一位心理學家所說:“真想自殺的人,生的欲望和死的誘惑同時存在,這時候人極端矛盾,一句話可能就改變生死,所以寧愿信其有,不可信其無?!?/p>
在每一個輕生者的背后,藏著的是一段無人傾聽的苦難經歷。
陳思還遇過一個被冤枉的中年男人,想用死來證明自己的清白。
陳思勸導半天,依舊沒有任何進展。直到男人要求陳思替自己寫個證明,來證明自己的確受了冤屈。
陳思的證明只有三十個字左右,也沒有任何印章。
可就是這樣一張簡陋的證明,讓這個男人第一次感受到自己被信任,他不想死了。
后來,陳思一遍遍地說:“想死的人其實都是善良的人。他們只是想解決痛苦,而不是害人,如果是后者,就不會想自殺?!?br>
每個人都可能會遇到人生中邁不過去的坎,如果有人愿意來拉自己一把,結局或許會變得不一樣。
陳思曾經也是個沿路要飯的窮小伙,如今已經把老家的草房變成了瓦房。
時過境遷,陳思總會想起,當初是有人拉了自己一把。
2003年,尋常的一天,陳思在電視上看到新聞播報:一名宿遷的女大學生,抱著畢業證書從長江大橋上跳了下去。
那一刻,陳思感同身受:“他們只是被眼前的困難暫時嚇傻了,只要有個人點醒他,讓他腦子轉過彎兒來,人生就還有轉機?!?/p>
但把人勸下橋后,并不意味著事情的終結。
陳思親身經過好幾次,把人拉下橋后,對方趁著陳思不注意,再一次走上橋,一躍而下。
因此,陳思租了兩間房間,給它們取名為“心靈驛站”。
房間不大,但該有的都有,每間房都配置了兩張床和一張桌子。
遇到想不開的人,陳思就會把對方帶過來,讓對方先吃上一頓熱飯,再好好地開導和安撫。
如同取的名字一樣,這兩間房間成了輕生者們暫避風雨的港灣。

堅守了19年,陳思黑發熬成了白發。
但付出總是會有回報的,某次巡邏的路上,陳思接到一個未知來電。
電話里的人高興地跟陳思說:“陳大哥,還記得我嗎?我是小周,我結婚啦?!?br>
是的,僅僅是一個告知生活幸福的電話,就讓陳思覺得自己做的事情是值得的。
長久以來,關于自殺都有一個誤區,就是自殺是不可以阻止的。
但早在2014年,一份世衛組織發布的關于自殺報告中就有解釋:
全球每年約有80萬人死于自殺,每40秒鐘就有一人自殺死亡,而這種死亡是可以預防的。
就像陳思所說的:“我希望自己能做一支蠟燭,給他們一絲光明和希望。我相信人的力量,大家一起幫忙,沒有邁不過去的坎兒?!?/p>
如果每一個人都愿意釋放一點善意和溫暖,或許真的可以改寫那些不幸的結局。
- 撩妹情話40句,撩得妹子臉紅心跳 21591人看過
- 快來查查你身份證綁定的電話卡、微信號和支付寶賬號,附注銷方法! 8016人看過
- 寶寶起名取名:吉祥安康的女孩名字大全,好聽不俗氣! 79357人看過
- 小梅和阿威甜蜜的68天虛擬世界 37132人看過
- 學游戲設計好就業嗎?有“錢”途嗎? 92455人看過